一、中心建设发展历程
1993年,广州师范学院(2000年并入广州大学)开办新闻出版专业。1994年,成立新闻传播系,开办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1998年,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方向。2002年,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开设“网络传播”方向。2003年,播音与主持艺术成为独立的本科专业。2004年,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广告学专业开始招生。2005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分设“普通话播音与主持艺术”和“粤语播音与主持艺术”两个方向。2012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再设广播电视编导方向。2013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成为独立的本科专业。目前,以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申报的 “2+2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广州大学—广东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实践教育基地”为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办好本科专业的同时,办学层次不断提升。2005年,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准设立新闻学硕士点,分设广播电视新闻、新闻业务两个方向。2010年,获准设立“新闻与传播学”和“戏剧与影视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13年,广播电视艺术学获批为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
广播电视实验教学中心(广播电视实验室)是在原广州师范学院新闻传播系的电视演播室、电视节目制作室、广播节目制作室、摄影实验室等诸多功能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03年5月,广播电视实验室被确认为我校第一批建立的实验室(广大[2003]105号文件)。2007年10月,广播电视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大[2007]165号)。2010年,广播电视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广州市第一批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播电视实验教学中心现设有电视演播中心、电视演播室、虚拟演播室、电视节目制作室、广播节目制作室、数字电视节目接收系统室、网络传播与编辑出版室、视听与音像资料室、CATI(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室、广告设计与制作室、影视化装间、广播影视节目排练厅等12大功能室,总面积达2027.5 m2,设备的固定资产值达1324万元。
二、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1. 学校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广州大学坚持 “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服务荣校”的办学理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为重点,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第一条中明确指出:学校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重应用”的人才培养规格;第三条中强调:“强化实践,提高能力”,倡导“抓住知识点、强化系统性、加大训练力度”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学校突出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特色,以人为本,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
学校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通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构建了以“一体化、多层次、分阶段”为特征的多元化实验教学体系。该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学校在“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把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实验室建设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或政策以保障实验教学及其改革的健康发展。
2、相关政策配套落实
2004年11月,学校召开了“广州大学实验课程建设工作会议”,李训贵副校长作了重要讲话,强调实验课程应独立设课,要求各专业按“一体化、多层次、分阶段”构建实验课程体系。会上邀请了中山大学原教务处处长施开良教授作“我国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改革现状分析及趋势”的报告。
2004与2006年,学校提出了积极开展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结合,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效率。
学校教务处于2005与2006两年分三批共投入近175万元,对全校120门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与建设。通过校级教改立项的牵引,加大对实验课程体系及实验课程内容的建设力度,尤其是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的建设。2008年学校投入60万元,对全校优秀实验课程进行重点投入与建设,目标是经过3~5年的努力,将部分优秀实验课程建设成省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
通过对工作量系数的调整,调动教师开设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的积极性,尤其是调动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如实验课程工作量系数由0.5提升到1.0,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工作量系数为3.0。
与此同时,学校每年投入60余万元,用于“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项目”,通过此项目的牵引,大力支持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研究,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使开放的时间、空间、手段、内容以及学生覆盖面等更加科学合理,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科研训练和实践技能训练的广阔平台。
除此之外,学校为实验教学改革制订了一系列的文件,这些举措足以说明广州大学对实验教学的重视。
1.实验教学理念
中心注重继承和发扬重视实际操作、强调创新能力培养的传统,服务于学院围绕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同时兼顾新媒体办专业的特色定位,紧贴传媒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变化,追踪和利用现代化信息传播技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坚持“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紧紧围绕专业建设,分层实施,全面覆盖”的实验教学理念。
2.实验教学定位
实验教学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验课与理论课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配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应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追随传媒前沿技术手段不断创新的能力。
3.实验教学规划
总体目标:将本中心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特色鲜明、不仅能很好地满足本院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且能满足高校与社会需要的、具有广泛辐射力的传媒实验教学中心。
2013-2018年,建设规划如下
(1)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实验条件。追随新媒体环境下传媒业技术变迁的步伐,结合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告学、网络传播、广播影视编导等专业(方向)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更新实验设备与相关软件,使中心技术设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实验教学教材建设的力度,培养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与专业背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实验教学队伍,以“保证基础、追随前沿、注重应用”为指导,编写、出版一套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系列实验教材,开发新的实验项目。
(3)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与媒体、广告公司及相关企业的合作,整合社会资源,一方面,使实验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将高校与媒体、企业的协同创新落到实处。
(4)改进中心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运作效率和开放运行的服务水平,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加快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使我校实验教学的总体质量达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领先水平。
1.改革总思路:贯彻“三后三前”的指导方针
早在2007年,新闻与传播学院实验教学工作会议即明确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制定了“三后三前”实验教学中心工作指导方针,即“实验教学中心的地位要从后面转到前面,实验教学中心的定位要从后方转到前方、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要从后端转到前端”。
其一,实验教学中心的地位要从后面转到前面,即全面提升实验教学中心在全学院的地位,把实验教学中心的工作作为全院的重点工作来抓,使实验教学改革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其二,实验教学中心的定位要从后方转到前方,就是从制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始,实验教学中心必须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方面的作用,彻底改变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其三,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要从后端转到前端,就是要紧密结合主流媒体的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到主流媒体节目制作从生产到播出的各个环节中去,中心的设备要与主流媒体设备接轨,根据目前中心实验设备的状况,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重点也要相应地从后端的基础建设转移到前端设备配置上来。
根据这一思路,我院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做法是:构建一个体系,实现两个支撑,融通三个层次,培养四种能力。即以实验教学改革为切入点,通过实验教学、专业综合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和参与各种竞赛活等五个环节的改革与创新,构建起一个以“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实验室操作、专业综合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和参与各种竞赛活等五个环节构建的层次合理、功能完善且相互融通的实验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相互支撑、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发展的相互支撑;使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设计性实验有机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自主学习与独立探索研究能力、开拓创新与团队合作能力。
2.实验教学改革方案
(1)观念变革
要推动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首先要从观念变革入手,我们将通过组织考察、专题讲座、讨论会等手段,打破部分教师轻视实验教学的观念,让全院的教师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设备投入改革
坚持从实际需要出发,避免盲目追求高精尖、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设备投入逐年递增形成系列,重点建设与完善现代报纸采编实验室、广播电视演播厅、广播录音室、多媒体实验平台,改善各专业的实验教学硬件条件,形成实验设备的多专业、多层次立体化格局。
(3)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在规划设计、设备采购及验收、使用管理、维修管理、开展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制定系统的制度,确保责任到人、守土有责,形成规范化有序运行。
(4)人才队伍建设
由于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应用性,学院教师必须与传媒业发展保持同步。近年来,已有10多位教师先后到广东电视台、广东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实习实践,参与《传媒动态与研究》、《电视艺术家》等电子刊物和平面媒体的编辑工作,进行“深度实践。”今后,学院将继续支持和鼓励教师到一线媒体实践,以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建成了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从而更好地满足实践教学指导工作的需要。
(5)建立以教学为依托,以科研为支撑,以社会服务为动力的多学科交叉的立体化实验教学体系。
该体系涵盖基础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践三大类型的多层次实验形式,初步形成立体化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不再仅仅停留于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而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予以系统化地实施,即把实验教学从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既可以自行确定实验时间来完成实验项目,还可以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项目,使学生既有效地完成实验教学内容的学习,又有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同时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评价、教学理念上都应注入新的内容。
(6)深入开展实验教学研究,不断更新实验内容。
加强综合性、设计创新性实验比例,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科研和社会应用项目,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实验教学从实验室拓展到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和各种竞赛活动等环节中去,使实验教学成为一个以实验室为中心,融合各种实践环节的开放式的教学平台;鼓励教师和学生将科研项目引入实验室,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同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
(7)建立综合评定学生成绩体系和实验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以及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教学中非常重要,但在实验教学中常常被忽视,往往只是一种应付性的过关考试,没有真正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这样的实验课教学既失去了实验教学的意义,也违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和原则。因此,改革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就应逐渐从总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从关注最后的结果向关注学习的过程转变;在评价的方法上,从强调测试向强调评价的立体综合、多层次、全方位发展。这样就能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责任,使学生由以前被动的测试者变成了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和主考官转变为反思的指导者。